3)110章 架退炮_南宋不咳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形成了一个大概二十多度的坡面。两根钢轨也被钢钉固定在斜坡面上,宽度正好和炮车的轮子一样。这时洪涛开始指挥着在场的工匠把火炮从炮车上吊起来,然后把炮车吊到了钢轨上,再把火炮放上去。这还不算完,在坑前面和后面,还得砸几个楔子,然后用带滑轮组的绳索把炮车的前后都拉住。

  “装弹,准备射击!”检查了一遍炮车、铁轨、索具没有什么问题,洪涛带头躲到了掩体后面,下达了发射指令。

  “轰……”

  “你这个不成,炮口抬得太高了,坡度也有点大。”一声轰响之后,众人从掩体后面探头一看,得,炮车并没有沿着钢轨向后滑动,而是脱轨翻了。齐祖虽然不太明白洪涛到底要干什么,但大概也看明白了炮车和铁轨的作用,并以他的专业眼光提出了改进方案。

  “得,就按您说的办,再去重新做个炮车,让火炮在这个坡道上也能进行水平射击,顺便把坡道按照您觉得合适的坡度改一改,我保证能成功。”试验失败了让洪涛很没面子,自己只知道一个大概原理,具体角度和技术细节并不清楚,要把这种架退装置弄合适喽,还得靠齐祖他们这些熟悉机械制造的匠人们去琢磨。

  其实早期的架退结构就和洪涛弄的那个坡道一样简单,连铁轨都没有,就是弄个和炮车轮子同宽的车辙,然后把炮车的车轮放到车辙里。一开炮,炮车就被后坐力推着沿车辙后退。由于后面是个上坡,极大的消耗了炮车的后坐力。当后坐力被消耗光之后,炮车带着大炮靠自身重量又开始沿着车辙向下滑动,这样就回到了坑底最深的位置,也就是炮车的初始位置。

  这就是一套完整的架退、复位装置,可以让火炮在射击完成后,不太依靠人力就自动抵消掉后坐力,还能基本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去。别看就是个土坑,它能让大炮尽快复位,加快装填和瞄准时间,免去了炮兵们繁重的体力劳动,能大幅度提高火炮的射击速度和准确度。

  架退说的就是火炮跟着车架一起后退,在此基础上,后世又弄出了管退装置来抵消后坐力。那就更高级了,火炮基本不动地方,只有炮管会向后伸缩,通过液压或者气压装置把后坐力抵消掉,然后马上就可以继续射击,装填速度和射击精度更高。

  只用了一天时间,齐祖就带着工匠们用各种型号的工字钢重新铆接了一个新的炮架出来。这个炮架形状有点怪,前面很高,后面非常低,就像是个躺着放的直角三角形,舰炮就固定在这个三角形的长边上。如果把这个炮架放到平地上,它的炮口会以二十度角指向天空。但是放到坡道的钢轨上,正好一个前高后低、一个前低后高,互补了。在不用螺杆调整角度时,火炮就自然

  请收藏:https://m.2xn.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