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六百零三章 放粮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把麦秸全吞了自己拿的自私的队长就会被监察军士发现,然后这些不合格的队长就会被淘汰。

  把麦秸发给老弱的小队长,是优秀的小队长。

  把麦秸发给精干成员的小队长,理智又严肃,可以挑去军中听用。

  抓阄分麦秸的小队长,中规中矩,恪守公道。这一样是优秀的小队长,当小队长很好,去军营里也很好,到哪里都是合格的低级人才。

  至于没听清命令,随意把麦秸发下去的小队长,这类人就不是那么合格了,算不得优秀,可也算不得可恶,只能算玩忽职守。

  再有,那些只把麦秸分给亲信的小队长,放在而今时代,在汉末这个古典时代,懂得笼络人心,任人唯亲,这到底是优点,还是缺点?

  抓阄分秸,虽然公道,可真因公道,利益不向任何一人倾斜,因而公道的小队长不会得到别人任何的额外亲近。

  反之,把麦秸分于关系好的人,这算是培植势力了。关系好的人得了麦秸,就更会亲庸小队长,那些没分到麦秸的那些和小队长关系远的人,此时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对小队长有意见;第二种,会也想着和小队长走近关系日后也好多得招抚,这一类,也算是被小队长培植成了亲信;第三种乃是,认为队长是个官,想把麦秸给谁就给谁,这有什么。

  细想,这个分个远近亲疏的分麦秸之法,还真像能成大事的人。

  所以,此类将麦秸分给关系好的人,是优秀的小队长,还是不妥?

  从小队长个人来看,培植势力固然对小队长个人有最大利益。

  可于整个集体,麦秸既没有分给老弱,也没有分给能干的人,就不能发挥麦秸的最大作用,等于是,降低了整个集体的效率。

  义军现在,兵民相杂,兵不是纯粹的兵,民不是纯粹的民,因为各种原因,各种因素促成之下,义军现在依托十二生肖旗组建起的建制中,脱身于第二批练兵的新兵小队长们,这些小队长乃是如今义军中最基层的管理阶层,一切需要动员一切需要委派的任务,全都要经各个小队长的向下传达。

  ——

  刘备昨日一天发动人手称好捆好的麦秸捆,五千多个麦秸捆全下发下去了。

  营寨里,拿到了麦秸的民夫们没有任何拖延,都想早些编好麦秸早些去换粮食,都着急慌忙的忙活着。

  与此同时,对饥肠辘辘的民夫来讲有意外之喜来临,营地里的粥棚重新搭起来了,粮车到了,粥棚下伙夫们开始支锅放粮准备熬粥,见此情形,民夫们低落的士气瞬间回复。

  人们脸上不约而同的露出了笑意,开始讨论是不是放粮了。

  有胆子大一些的民夫凑跟前上,往陶瓮里瞅,“是煮粥吗?”民夫问着,眼睛边往瓮里瞄。

  民夫看到,瓮里放了许多的粮食。

  等回去,去打探的民夫喜滋滋的跟旁人说,“我刚瞅了,放了可多粮,能吃稠的了!”

  欢快的气氛迅速蔓延开来。

  都知道能再吃上饭了,民夫们干劲十足,连带着编簸箩的速度也快了许多。

  正如刘备所料的那样,卖粮之后特意又等了一天再放粮,民夫们不仅没有怀疑什么,反而当看到重新煮粥的时候,对刘备感激不已。

  人心很容易愚弄。

  伙夫们粥还没煮好,手快的一些民夫已经把簸箩编好了。

  一干练老人麻利的编好了簸箩一张,一看,发的一捆麦秸刚好紧巴巴的用完,一根长麦秸都不剩。

  “将将编完,一根不剩。”老人乐呵呵笑了。

  正此时,帐外呼喊,“谁编好了簸箩,营寨正中,过来换粮!”

  编好了簸箩的老人赶紧爬起来拎着簸箩冲出帐去。

  军中人力实在太充沛了,有编簸箩高手,有编的快的,总有编的更快的,一山还有一山高。

  收购令刚下,一瞬间,从营地各地,跑出了几十个编好了簸箩拎着簸箩跑过来的人。

  请收藏:https://m.2xn.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