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零三章 放粮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头哈腰的,“任说的是,说的是!”

  确认了的确只收破箩,编的好的人家还不要,民夫们便有了计较,要说一个好箩得一阵编了,可要是让编这样的破箩的话,一会儿就能编好了。

  营寨中,在各处树立起的红旗长杆周围,围满了人,民夫们都挤着朝前边去看箩的模样。

  话说这个向民夫们展示标准品的方法,来源很早了,早在两三个月前,抓获第一批俘虏时,当时是要编箩筐的时候,因要规定大小,但凭嘴说,说不清楚,故而当时就是先拿一些大小合适的箩筐给俘虏们传着看。

  可此时,遇到了一些麻烦,首先是人太多,箩筐只是草草传下去,传递速度实在太慢,老半天穿不到后面。

  其次,在之后的实践中发现,把箩筐拿来当标准物的方法很好,可箩筐传着传着就不见了。

  到底是丢失了还是有狡猾的家伙把箩筐藏起来当成自己的箩筐,不知道。

  所以最后还是李孟羲想出了解决方法,他出主意树一些长杆树在各处,再用绳子绑死把箩筐绑在绳子上,这样,一个个投放点能很高效的让民夫们看到箩筐大小到底是怎样的,而且因为有绳子绑住,民夫们看是能看,想拿走却是不行。

  义军虽说是一只新生的势力,可很多方面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了。

  军中向民夫们收集简单工艺品这一点,可谓是传统已久,从最早的草鞋,到之后的树条篓子,再到现在的箩筐,民夫们已习惯了军令下来去赶紧做点东西好换粮食了。

  这过程中,军方已不需要去立信,不需要去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定能换粮,因长久以来,不管是草鞋还是粮食,都换到了粮,没说少了谁的。

  信誉建立起来了,便利多多。

  一段时间后,柴草车队到了营寨中,车队上拉着的满是麦秸,麦秸扎了一小捆一小捆的堆在车上。

  车队驶到营寨正中,为首的百夫长站在车上看了一圈,“各队队长!都过来!”

  叫的是队长,围着的民夫们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是队长。

  分散各处的队长陆续挤了进来之后,看人到的差不多了,百夫长下令,“你们队长一人领五捆麦秸,回去发给想编簸箩的人。

  记得交代清楚,谁要编谁就自己个编,旁人不得插手。”

  交代清楚之后,开始发麦秸,小队长门一人领了五捆麦秸回去。

  让小队长们领麦秸还有特意交代单人单做,这都是刘备最后加以完善的环节。

  不直接发给民夫而是直接发给各队的小队长的原因是,第一,更加有序,第二,麦秸不够而民夫太多,发给谁不发给谁都不合适,将分配权转交给各个小队长之后,怎么分是队长自己的事。有了物资分配的决断权,也有驻足提高各个小队长的威信。

  最后一点,特意交代单人单做旁人不

  请收藏:https://m.2xn.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