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三十八章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镝用时,又是传令之时,若因鸣镝损坏,发令不成,稍有耽搁,则贻误军情。

  所以,发鸣镝之时,数箭齐发,则能提高容错率。

  李孟羲恍然,这的确可以。

  不过,关羽说可数箭同发,倒让李孟羲想起来了,似乎古代有很多勐人,能一弓发数箭,一下射死数个敌将,勐地一塌湖涂。

  李孟羲好奇问关羽,可有一箭数发之神技。

  关羽迟疑,说到,“……弓力有限,数箭同发,箭力必不足,鸣镝不求杀敌,数发无碍,铁镞力弱则无用。”

  李孟羲点头,他也认为如此,一箭数发,一是,箭力道肯定不足,二是,箭肯定飞不稳,射不准,近处或能一次开弓发数箭,远了肯定不行。

  传令手段既然有了,那便挖沟。

  士卒们拿着铁锹和锄头在荒草地里挖了深坑,深坑可藏一人。

  再在坑上用树枝做棚顶,盖上布,布上盖土,再拿些树枝撒上树叶做伪装,一个极隐秘的前哨便做好了。

  使弓手一人携弓箭藏于暗哨之中,稍稍露头,露半个脑袋,便足以近距离观察敌军。

  为免暴露,李孟羲又令人找来几丛干的低矮小灌木,就种在哨位附近,作为遮挡。

  然后,埋伏的士卒脑袋伸出来,整个脑袋全被灌木挡着,可以从容观察敌情,而敌人却根本看不到灌木后藏着什么。

  到此,盯梢的人也安排好了。

  除此以外,还有不足。

  因盯梢的士卒蜷缩到坑里,如果用弓箭,开弓搭箭身体无法舒展,弓就难以打开。

  狭塞空间,弩比弓好用,手弩单手端起就能发射。

  所以,每个哨位应配轻弩数张,把鸣镝剪短代替弩失,需发令之时,能立射弩箭,若一失不鸣,可立换弩,另发一失。

  最后,众人经过测试,轻弩配鸣镝,轻松飞七八十步,声音足以传令。

  李孟羲还担心盯梢士卒安心问题,盯梢士卒这边一发鸣镝,敌军便闻声而知,哨兵离敌军又近,万一敌军追来,孤立无援。

  细则再改,改为,盯梢之哨兵,必选重甲士,且哨位里放盾数张。

  如此,哨兵急发一箭之后,离百步远,敌军仓促之间纵能立刻定位响箭方位,倾扑而来,百步之远,纵其骑兵前来,也得不少时间。

  然后,骑兵追及哨位所在,再花时间用枪把灌木丛一扫而清,然后骑兵居高临下攻击,不过是拿枪拿长兵刀对着哨位里藏着的人一阵戳刺而已。

  躲在哨坑里的人,身上穿着铠甲,头上身上顶着盾,上边还有一层树枝和泥土棚顶,重重防护,让敌军骑兵扎半天,哨兵依然不死。

  要知,从响箭响的那一刻,伏兵便立刻接到了信号,立刻杀出来了,敌军见大队人马突然出现,还能不能放着大队人马不管而去抓两个盯梢的哨兵,还是未知。

  故而,看似哨兵离敌军近,且孤立无

  请收藏:https://m.2xn.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