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九章 斥候——插枝垒石为记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中其他人,还得能读图。

  这样一支高素质军队,义军目前达不到此水准。

  现在斥候指路时,沟通方式,不是靠说的,而是直接引路。

  就比如每日傍晚扎营时,就由一名斥候,领着渔队去有水的地方捕鱼。要是斥候不领着去,单凭嘴说,渔队几乎不可能只通过三言两语的信息穿过错综复杂的路,找到目的地。

  所以,张飞的方法不行。

  此时,李孟羲想起了一个好用的方法。

  “我有一法,斥候可不必回来。

  若遇村落,斥候可于大道旁,插一杆旗帜作为标识。

  等我大军沿主路进发时,游骑商队见路口有旗,便知此处有村落,便拔旗前去寻找,此不便利?”

  李孟羲的方法一说出,刘关张三人便眼睛一亮。

  毫无疑问,此法有可行之处。

  刘备沉思片刻,猛然想起了此中不足,“噫……,羲儿,斥候插旗于路口,倒是也可。可斥候前面插旗,我大军两日方到,这荒郊野外的,乡人路过,看见了旗,不给拿走?”

  刘备这么一说,李孟羲听乐了。

  可不,斥候是与大军脱节的,旗帜孤零零的插在那里,放羊大爷看见,顺手就把旗帜顺走了。

  此不妥,

  一边,张飞就着李孟羲这个提议,做出了补充。

  “可留石为记,”张飞道,“于路口,磊一堆石块为记,或插枝为记。

  料想树枝石块,没人拿吧?”

  李孟羲则又补充,“留石为记挺好。

  只是大军行军匆忙,石堆小小一堆,马车呼啸而过,不易看到。

  故而,还是留旗于路口,同时,留石堆,插树枝为记。”

  李孟羲的这个三重保险法,得到了刘备关羽张飞的认可。

  讨论到这里,似乎事情完美了。

  然而,李孟羲在脑海里模拟了一下游骑商队寻路的过程。

  游骑商队不再离队漫无目的的到处乱撞了,而是跟着大军一同行进。

  走着走着,前方路边,路口处留着两天前斥候留在路边的石头信号。

  于是,游骑商队便从那个路口离开,往前找。

  走了里把地,傻眼了,前边出现了十字路口。

  这往哪走?

  模拟到这里,出问题了。

  李孟羲把问题告知刘关张三人,刘关张三人都是皱眉。

  论生活经验,刘备三人是比李孟羲经验丰富的。

  刘备折起一根细柴棍,皱眉在地上试着画了几下,想到了什么,刘备眉头舒缓。

  “有两法。

  一是,斥候以石为记,处处留痕,过一路口,留一石堆。

  游骑商队顺石堆找路即可。

  二则,于大道路口地上,留简图一副。画一线,路口转一次,则添一横,路口左转,横在左,路口右转,横画右,由此标记,如何?”刘备抬头问。

  李孟羲想了一下,刘备说的方法应该是这样,以简略的线段画地图,道路遇到的路口,如果不需转路,路口则画短线标记,如果需从路口转路,则画长线标记。

  既,一个直线上,从下往上看,看到直线左边,有两个短线,右边,有三个短线,这就代表,直往前走,沿途会遇到左边两个路口,右边有三个路口,都不需拐弯。

  然后再往上,线段右边一个长线段,这则标识,在遇到右边第四个路口时,右拐。

  如此,则能较为准确的指引方向了。

  妙极。

  李孟羲挠头,脱口而出一句,“石头哪里找?”

  刘备关羽张飞皆愕然。

  李孟羲说的是,既然,需要用石头来堆石为记,那,斥候不得到处找石头?

  一个路口放几块石头,一个路口放几块石头,斥候不得不停找石头?

  李孟羲担忧在这里,石头不好找,斥候为找石块,浪费大量时间。

  明白李孟羲在担忧什么之后,刘备笑了,“若无石,撅土堆垒亦可。”

  刘备轻飘飘一句,便把问题解决了。

  李孟羲一想,对奥,没有石头的话,抽刀撅两块硬土,随便路口一堆,也能起到指路作用。

  斥候联络法,终于完善了。

  请收藏:https://m.2xn.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