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九章:女帝婚事!臣认为,许守仁不错!蓬儒毒计!_大魏读书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年的发展,国库有银子很正常,甚至唐国的国库比大魏国库还要富有,这也正常。

  小国的支出不大,再加上国库的银子,存了上百年,才有这么多数量,等同于是提前收割了一波韭菜。

  再加上突邪王朝与初元王朝的各种援助,粮草兵器,银两等等,才导致大魏这次光白银就收到了三百万万两,如若不然的话,正常情况下,最多两百万万两。

  而且还是最多的。

  靠这个,相当于赚了一波,促进国家发展,但想要长久促进国家发展,几乎不可能。

  农业生产,军事发展,基建工业发展,教育发展,包括医疗发展,百姓福利发展。

  请问那个不要银子?三百万万两投进去,三年内大魏绝对扛得住,可三年之后呢?

  你扛得住吗?这还没有算上养老,官员福利等等事情。

  对于大魏王朝来说,想要花钱还不容易?

  三千万万两大魏王朝都能吃下去,只要你想发展的。

  所以想要走上鼎盛之路,就必须要自补自足,顺便殖民异族国。

  “守仁,你继续说。”

  陈正儒开口,让许清宵继续说下去,他们认真听着。

  “恩。”

  许清宵点了点头,而后继续开口道。

  “先从吏部开始吧。”

  “五个方针中,最重要的便是人才选拔。”

  “陈尚书,许某认为,大魏应当建立聚贤馆,增加大量人手,负责考察,审查,各地优秀人才。”

  许清宵开口,这是他第一步,围绕吏部展开工作,想要发展大魏,就必须要人才,没有人才指挥,说什么都是多的。

  可此话一说,陈正儒不由开口道。

  “大魏有科举,也有举贤馆,应当是够了吧?”

  陈正儒倒不是不同意许清宵的主意,而是认为大魏有科举,还有举贤馆,应当可以解决人才上的需求。

  可许清宵直接摇了摇头道。

  “陈尚书,您还是没明白我的意思。”

  “许某是要招揽天下有才能之辈,没有任何条件,只需要这个人有才能即可。”

  “是才能,而不是才华,不管这个人有没有读过书,也不管这个人,多少岁,哪怕他已经六十岁了,但他对种田十分有研究,那么就可以招揽过来。”

  “研究农田,譬如说如何让荒田更快变成良田,又如何更好的种植大米。”

  “不止是农业,还有擅于工部,擅于观星,善于策反,总而言之,只要是人才,只要有才能,不管是谁,不论出身,皆可入聚贤馆。”

  “由聚贤馆进行审查审核,确定无疑后,设立官职,如大魏官商一般,可开辟新的一条官道,不同的是,给予相同俸禄待遇。”

  许清宵将聚贤馆的用处说了出来。

  当下,六位尚书皆然明白许清宵是什么意思了。

  “聚天下之才能,任其之贤,用其之能,好,好,好,好一个聚贤馆啊。”

  陈正儒

  请收藏:https://m.2xn.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