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二十九章:荒唐_血魂193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是日本人还没能将江阴要塞的沉船打捞干净,日本海军的舰队早就已经在江边实施了登陆作战了。

  13师团的主力于29日凌晨出现在了长江对岸的浦口,幸亏黄浩然早早就将长江北岸的船只全部集中在了自己的手中,13师团没有渡江的工具只能隔着长江往南京城里面打炮,下关区本来就是南京市贫困人口的集中居住区,这里的大部分房屋都是木制结构,再加上冬季的空气本来就干燥,日军的连续炮击和轰炸终于引起了几场大火,将许府巷一带烧了个干干净净,当沈发藻的87师赶到挹江门的时候,驻守这座城门的宪兵二团大部都赶往了市区的起火点救火,剩下的两个连官兵根本就没法阻挡住87师的几千官兵,被87师闯过了挹江门,跑向了江边的中山码头。

  中山码头,又名下关码头,是位于南京市下关区长江南岸的一座渡轮码头。下关江面建设码头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至东晋在老虎山一带建立的军用码头白石步。时至南宋有长江六渡之一的龙湾渡为交通漕运往来之所。而现代的轮渡运输则是迟至清末宣统二年随津浦铁路贯通由浦口市场局于民间筹资开办,航线由下关至浦口,称“关浦线”。民国2年,津浦铁路局成立轮埠事务所,接管轮渡,轮渡事业转入国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逝世前一天下午,他向宋庆龄、汪精卫等人提出:“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于是遵照孙中山的遗愿,其灵枢暂厝于北京香山碧云寺,待陵寝建成再安葬南京。

  为保障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的顺利进行,南京当局决定在下关江边建设码头以迎接先生灵柩。新码头于1928年8月8日竣工,并被定名为津浦铁路首都码头。1929年5月26日先生灵柩从北平沿津浦铁路南运,于5月28日抵达南京浦口火车站。灵柩转由浦口码头登上渡轮,在军舰护送下渡过长江,抵达下关码头,并由挹江门进入南京城。奉安大典举行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灵柩所到之处均被冠以“中山”之名,如中山门、中山桥、中山路等,灵柩登陆的下关码头亦被定名为中山码头。

  中山码头的附属候船室外面本来是一座公交车站,由于抗战的需要大量的运输工具,这个公交车站早在7月底的时候便停开了,所有的公共汽车都被抽调到了淞沪地区运送前往上海作战的部队,自从汪焕之在下关运走了几批市民和南京城里面的屋子之后,日本空军便将中山码头当作了他们空袭的主要目标,公交站的设施都在轰炸中荡然无存,一块铁皮站牌孤零零的立在马路旁边,上面依稀还写着公

  请收藏:https://m.2xn.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