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41章 沃土研究院,起航!_天天撒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不过他心里清楚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发展的大势所趋,谭韵松能频频说到点子上,差不多就能认可他在学术上的能力。

  不得不承认。

  这个领域内的顶尖科学家,并不需要像张硕这样开挂,也是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

  就很不可思议。

  张硕对谭韵松的学识感到赞叹,对面的谭韵松又何尝不是如此?

  一则震惊于张硕的年纪,二则震惊于萌芽在技术扩张上的决心。

  在这之前,谭韵松从未想到过,国内会有企业有这么大的魄力,独力投入搞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方面的基础实验室。

  哪怕专做一项,没有十亿八亿的投入都很难出成果。

  吕凯在业内名气固然很大,可即使是吕凯亲自登门拜访,谈及此事时,谭韵松也认为搞沃土研究院,不过是萌芽图有虚表的噱头而已。

  因而并没有当真。

  不过谭韵松也一直在关注国内关于萌芽集团的报道,当看到萌芽启动百人计划以及在基础学科领域投入的决心时,自然也就动心了。

  萌芽身上显然是有某些特质的。

  加上华夏的飞速发展,也让谭韵松心动着想回国内发展,毕竟亲朋好友、快七十高龄的老父老母都在国内。

  有回国内工作的机会,他也不想错过。

  双方都是很务实的人。

  通过初步接触,既然互相满意,那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具体的工作上。

  比如说。

  怎么把沃土研究院给真正运作起来。

  “国内实验室最紧要的一个事,是加快技术人员的培养,萌芽集团正与全国各大高校展开密切的合作,是不是可以试验性的引入双导师制?实验室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地区的高校人才资源,聘请在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参与到实验室的工作之中来,大幅度的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谭韵松提出他的想法。

  所谓的双导师制,就是除了校方给该研究生提供的导师之外,实验室也安排一名导师负责该研究生在实验室的成长。

  推行双导师制的另一大好处,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将通过实验室加强培养的人才,紧紧地抓在自己的手里。

  从在读研究生阶段就受到萌芽的培养,融入到沃土研究院的氛围之中,没有特殊的原因,很难想象,这些人才毕业后会主动选择别的就业渠道。

  “推行双导师制度我很赞同,现在就是有一个问题,沃土研究院下属的很多实验室,其首席科学家本身就是兼职,所以……”

  张硕也是自爆其短。

  推行双导师制度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实验室要有足够多的专职的科学家,如果这些科学家本身就是在高校兼职。

  那双向培养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但另一方面,沃土研究院虽然没有推行双导师制度,但是在对高校硕士、博士的使用上,其实是遵循了这一规律的。

  既能在实验室搞研究,也能领到一份不菲的补贴。

  就像是顾小西。

  “这个可以慢慢克服。”

  谭韵松倒是意志坚定,“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会尽可能地动用一切人脉关系,说服更多的博士、科学家加入沃土研究院。”

  “那就再好不过了。”

  张硕就很振奋,有了谭韵松的承诺,他甚至已经看到了,未来十年,萌芽集团在技术研发领域的一丝曙光。

  前途可期!

  请收藏:https://m.2xn.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