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66 炮灰的觉悟_铁血大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时空的日本,从1926年开始实施不惜一qiē代价发展重工业的“四年计划”,现在已经是第二个四年计划的第二年了。经过六年不计成本的投入和苏联的帮助下,日本的重工业比起中日战争前已经有了飞跃性的提高,至少从产量上看是这样的。但是各项重工业产品产量大增带来的却不是日本经济的繁荣,而是原材料极度短缺,为了维持日本重工业的运行,日本每年都要挤出宝贵的外汇进口大量的工业原材料。

  而日本重工业的产品,除了船舶可以出口换汇之外,全都是些既不能出口,又不能满足国民消费性需求的东西,其中的大部分最后都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主要是海军舰艇,其次是枪炮弹药,还有一些技术水平非常落后的飞机,至于坦克、装甲车、卡车之类的机械化陆军所需要的装备,日本则基本不能生产……不讲这些题外话,还是说一下畸形发展的日本重工业对原材料的需求情况。通guò横滨、大阪两个“经济特区”,以及日本内务人民委员部在南洋从事的“特种行业和贸易”,日本总算能凑齐进口原材料所需的外汇资金,再加上苏联“无私”的援助,日本的重工业总算还能维持运行。

  不过那都是在世界大战没有爆发的和平时期的情况,战争开打以后,日本的重工业又该用什么维持呢?靠战前储备是不大现实的,一方面日本没有那么多外汇。一方面日本的海运能力也不足,苏联就算愿意无偿提供,日本人也没有办法在短期内把几千万吨甚至是上亿吨的各种矿石从黑海的港口运到日本本土。所以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以战养战。在开战的初期就夺取敌人的资源采集地。

  而这样的目标,在日本红军高层看来只有两个,一个是南洋的荷属东印度,一个就是东北亚的满洲、远东和北朝鲜地区。不过要夺取这两块地盘,似乎都不太容易,前者掌握在陆军实力强大的中国手中,单靠日本的力量根本无法战胜对方。后者虽然是早就衰弱不堪的荷兰的殖民地。可是荷属东印度的石油、煤炭、铁矿全都集中在靠近英属马来亚的苏门答腊岛。如果日本想要对苏门答腊下手,很有可能会招来英国的干涉,而英国和中国又是盟国。两国海军联手可以轻yì打垮日本海军,因此日本海军高层对南下作战一直犹豫不决。而日本陆军高层,又对北上再次挑战中国的大陆霸权感到头皮发麻。所以,在日本红军的高层就出现了陆军主张南下。海军主张北上的奇特局面。

  至于同时推行北上南下。大概会遭到日本陆海军高层的一致反对吧?好在这一回武田亨采纳了安田康夫的建yì,找到了一个看上去似乎是“万全”的战略。

  寺内的介绍还

  请收藏:https://m.2xn.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