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66章 汗国的算盘_大明开局就登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并占领东南部大玉孜小汗的大部分和察合台后裔的叶尔羌汗国,基本上控制了蒙兀儿斯坦,1682年之后哈萨克汗国一直处于劣势。1748年,哈萨克汗国的大王位上台阿布莱汗,阿布莱时代哈萨克汗国重盛了,也反击准噶尔人,回收了塔什干、七流河等东南地区。在哈萨克汗国的西部跟俄罗斯沙皇签定协议保持和平状态,1752-1753年阿布莱带领哈萨克军队攻进准噶尔的中心地区伊犁河博热塔拉,并成功占领了准噶尔汗国的首都,后来准噶尔汗国的残余军队和平民都被清军灭绝了。1757年,清朝灭绝准噶尔人之后,与哈萨克汗国交火几次,双方都没有得到明显的胜利,后来签定和平协议,初定了21世纪中哈边界线。

  18世纪中叶,哈萨克汗国中帐、小帐的长老与苏丹虽然签订了臣服于俄国的证书,但这种臣服只是名义上的,哈萨克人实际上仍在其汗王统治下过着游牧生活。他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未受到俄国的影响。在此期间,俄国也从未在哈萨克人中实行应有的制度和管理,也没有征收赋税。俄国蚕食哈萨克汗国的措施是在哈萨克草原修筑要塞。在接受哈萨克人假意臣属的同时,俄国为了加强对哈萨克汗国的真正实际控制而继续南侵,开始在哈萨克人牧地上建筑一些军事要塞。俄国参政院秘书处五等文官基洛夫于1724年将有关治理哈萨克人体制的两个方案呈交给政府。这两个方案的内容关系到俄国开辟通往中亚的商路、建立咸海通航系统、发展与中亚各汗国的贸易和政治关系等问题。基洛夫建议,为了保证哈萨克地区属于俄国,应该在奥里河上建一要塞,这就是奥伦堡要塞的由来。基洛夫还建议在奥伦堡与咸海之间陆续建筑45个要塞。他认为,这些要塞不仅有利于俄国控制哈萨克人,而且还可以作为俄国以后进攻中亚南部的基地。从此以后,俄国人开始在哈萨克人牧地上沿乌拉尔河、伊希姆河和额尔齐斯河三条大河建筑要塞。这些要塞大多是在哈萨克汗国的边疆地区。把西伯利亚汗国都城西伯尔城改建成托博尔斯克要塞(1587年)起,到1865年新浩罕线形成的近二百年中,俄国陆续建筑了亚梅什要塞(1715年,后被准噶尔人摧毁,1716年重建)、鄂木斯克要塞(1716年)、热列金斯克要塞(1717年,位于鄂木斯克与亚梅什湖之间)、塞米巴拉金斯克要塞(1718年)、乌斯季卡缅诺哥尔斯克要塞(1720年,在额尔齐斯河中上游斋桑湖北岸)等等。“所有这些要塞成了额尔齐斯河军事边界线的起点,这条边界线以后成为沙皇军队向哈萨克汗国逐步推进的可靠基地

  请收藏:https://m.2xn.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