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四章 决断_清末英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辨这一课,再潜心学习西洋技艺,以取长补短――既然我中华四大发明可由东方传入西方,那为何西洋技艺不能从西方传入中华?至于什么民主自由、布尔什维克、无政府主义……,这和技艺有什么关系?难道说四大发明传至西方时,儒家三纲五常也必须传到西方?那美利坚实行就是大民主、就是大文明?我中华稽疑院就不是民主?

  ……

  如此种种,感觉水越来愈浅的胡适真心希望和梁启超合作,共同打破这越来越黑暗、越来越落后的社会禁锢,但梁启超显然没有这样的想法。究其原因。那便是梁启超其实是墙头草,欧洲大战之前他认为西方比东方好,欧洲大战之后他的欧游心影录则开始反思西方是否比东方文明,因为在东方绝不会发生如此一场杀人千万。费金兆亿的世界大战。

  他在欧游心影录中还很意外的引用了杨锐关于西方文明的形象表述――浮士德,这个因被奢华诱惑而走出书斋与魔鬼签有契约的十六世纪博士,总觉得知识就是道德、科学就是力量,素不知在通过科学获得力量时,人类正在自己埋藏自己,惨烈无比的欧洲大战就是明证。

  站在墙头的梁启超左右逢源。哪边占上风他便鼓吹那边的思想,玩的那是一个溜,可同位竞争的胡适就可怜了,他的博士头衔真不如梁启超的举人头衔好用。梁启超西装换马甲,俨然又是一个任公,而他即便脱了西装换上马甲,一样是个二毛子。

  腐朽、落后、专制、野蛮、愚民、毫无人性……,凡是恶毒的词语都可以用来抨击当今复兴会、以及复兴会治下的国内的‘落后’风气,但仅仅是抨击而已,还只是小圈子内的抨击。在坊间,这种抨击毫无影响,不但毫无影响,甚至有一种叫做‘杀二毛’的游行在孩童间极为流行。虽然胡适不明白具体过程玩法,但对其中一个情节印象深刻:一个孩子被数人抓住后,被问‘落后还是进步?’,答之‘落后’,即为同伴;答之‘进步’,旁人则大喊‘二毛子,杀!’,几把当作剑的木枝随即砍去。

  孩子玩的只是游戏,砍头的只是树枝,游戏后孩童们依旧天真浪漫,不管输赢都和好如初,可那些树枝似乎砍在胡适心里。他此时极为悲哀中华变得强大,要是像前清一样怯弱,对洋人唯唯诺诺那该多好,那时候社会风气是开放的、士绅是趋洋的、自由民主是有人听的。可现在,即便美国也无法使中国变得‘文明’、停止‘野蛮化’,英国则不管你干什么,只要不危害大英侨民和大英商业利益即可,是以失去外国干涉的中华,只能永堕深渊……

  各国大使的心理、一心想上位梁启超胡适等人的骚动、还有封了地发了股票的军中将校和复兴会骨干,这些

  请收藏:https://m.2xn.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