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六十一章 发展教育_三国得到宝物就变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办的贵族私学,但他们数量多呀,总会有些天资聪明的,通过自学也能成才的。等这样的人多起来,再加上张武暗地里扶持,就能跟豪门学子展开竞争了。

  第二个政策就是鼓励读书人开办私塾,尤其是到乡里去办学,招收平民百姓家的孩子进行启蒙教学。

  凡是在乡里开办私塾满五年的学子,经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核查属实后,可以推荐入地方官学担任老师,或者推荐到地方政府直接出仕。

  这也算是给寒门学子们一个出仕的途径,因为现在的选拔官员的制度还是推举制,在这种制度下肯定是豪门世家的学子们更占优势一些。

  不是张武不想搞科举,实在是条件不成熟,现在天下的读书人还是出身豪门的人多,寒门学子虽然也有,但他们在跟豪门学子的竞争上还是不占优势,毕竟人家从小就衣食无忧,家里的长辈也都学问高深,人脉又广。

  张武百分百地确定,就算他举办科举,也能保证给寒门学子或平民学子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只怕最后被录取的人员中,豪门学子还要占到十分之九,那样有什么意思?只能被人笑话,除非张武硬性规定豪门学子和寒门学子各录取一半,但那样会有更大的危险和隐患。

  现在还没有一统天下呢,张武还需要世家的支持,别看他现在位高权重,但要想跟全天下为敌还是找死,当年的王莽要比张武的权势更大,但还是被位面之子刘秀给打败了。

  在张武的计划中,举行科举是必然的,但路要一步步走,步子迈大了会扯着蛋。第一步就是打破世家对知识的垄断,第二步是提高寒门和平民学子的数量。

  等上面的两步走好之后,待时机成熟,张武就会推行科举制,从而最终打破世家豪门对政治的垄断,这样才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确保自己建立的新王朝不被世家门阀掌控了权力。

  这个政策一出,广大寒门学子们可真是兴奋极了,这可真是天上掉馅饼啊,付出五年的时间就能获得一个出仕的机会,简直是太值了。

  荆州这几年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很多小家族的子弟甚至通过经商赚到钱的平民子弟都有机会读书,所以荆州的寒门学子数量迅速增加。这些人有了知识之后,就开始想当官,但官位就那么几个,世家学子们还不够分的呢,就算张武暗地里帮着他们,但大环境还是很难转变。

  举荐人才的权力其实还是掌握在那些人手里,虽然不可能直接举荐自家的孩子,也不敢相互勾结举荐明显不符合要求的人,但只要是人做主的事情,肯定会有很多办法。别说在这个时代了,就是到了一千八百多年之后,那些国考或省考不照样有暗箱操作的。

  现在有了这个政策,多少给他们一点希望,虽然要付出五年的时间,但如果去跟豪门学子竞争的话,或许十年都不一定有机会;虽然不可能有较高的职位,但那也是身份的转变。

  而那些豪门学子们对这个政策兴趣不大,因为他们有背景有关系,可以利用家族的人脉提早出仕,一般是不愿意浪费这五年的时间的,有这五年的时间还不如早入官场积攒资历。况且那可是要下乡的,招收的学生也都是平民子弟,一般的豪门子弟也不愿意去受那个苦。

  而且大将军可是说了,谁敢在这种事情上以权谋私,不去如实核查学子们下乡开办私塾的情况并进行举荐,将对其严厉处罚。

  请收藏:https://m.2xn.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