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1章 狗熊来鸣冤_奋斗在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驳回来的道理。

  眼瞅着,这京兆府内的众官吏摩拳擦掌,士气高昂,急于立功。崔耕深感军心可用,甚为高兴。

  另外,在这两天里,崔耕还雇人将整个宅子,稍微改装了一下。安了鸣冤鼓,分出来大堂、二堂,还有简单的监狱、仓库、签押房等地。

  第三天头上,又有慧范和尚到来,告诉崔耕,该给漕帮和李隆基的一百万贯钱,自己已经如数交付了。另外呢,他也想在京兆府谋个职司。

  崔耕奇怪道:“你在天王寺做主持,麾下僧众上千,富可敌国,岂不快活?非来还俗,本官这受拘束干啥?”

  慧范和尚道:“呃,一来是贫僧仰慕崔京兆的为人,愿意在您跟前效力。二来呢……”

  说着话,慧范和尚从袖兜中拿出一封信来,继续道:“二来,是受人所托。”

  崔耕结过来那封信一看,却是太平公主写的。此信上说长安城的水深的很,要惠范和尚这个地头蛇,尽量给予崔耕帮助。

  崔耕明白,惠范和尚说什么“仰慕崔京兆的为人”,纯属扯淡。恐怕关键还是在于第二条太平公主的托付。

  他不由得心中暗想,看来,惠范和尚跟太平公主之间的关系,比自己想象中的要深得多呢。大和尚手下那几百僧兵,也未必没有太平公主的影子在。只是,这慧范和尚久居长安,原来不知自己和太平公主之间的关系,这封信又来晚了一点儿,要不然当初那一战当可避免。

  崔耕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稍微考虑了一下,就道:“大师之前无官无职,不如就先做一个九品校字吧。”

  别嫌九品官低,要知道,这年头新科进士的进入官场,大多也就是从九品校字开始。

  慧范和尚双手合十,道:“谨遵崔京兆之命。”

  既然是自己人,崔耕又表示,那一百万贯钱,就不需要慧范和尚还了。惠范躬身感谢,但他那神情,很明显是无可无不可的。

  经过一番深入交谈,崔耕才明白,其实惠范对钱财没那么看重。当初威逼漕帮,主要还是受了太平公主之令,看中了漕帮的实力。至于什么看中了漕运的厚利云云,只是个幌子而已。

  一切安排停当,崔耕就准备践诺,和程方明、秦修业一起,去长安东市看相扑之戏。

  可三人刚要出门的时候,就听到一阵“咚咚咚”的鼓声,从衙门外传来。

  程方明颇为兴奋地道:“是鸣冤鼓!咱们今天也别去东市了,就在京兆府衙就有一场大热闹看啊。”

  无怪乎他如此兴奋,这鸣冤鼓不是什么事儿都能敲的。官府审案自有一套流程,按规定,若是没有绝大的冤情,敲响这鸣冤鼓要流配三千里。

  崔耕听了鼓声,不敢怠慢,赶紧吩咐封常清,道:“传令下去,升堂!”

  “喏!”

  功夫不大,崔耕为京兆尹后,第一次升堂问案正式开始。

  崔耕居中而坐,封常清、周兴、惠范和尚、冯英、蒋容、宋根海侧坐相陪,众衙役分列两厢。

  当然了,这些衙役都是原来长安、万年两县的衙役,那三百女兵并不在其列。事实上,崔耕是用她们做最后的武力保障的。若是这些俏生生的小娘子,做审案的仪仗,效果也并不好。

  “威武!

  在衙役的呐喊声中,前来告状的人被带上堂来。

  好家伙,上堂的人还真不少,能有四五十号。最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告状的人中,还有一只大狗熊在摇头晃脑。

  封常清在崔耕耳边低声道:“情况不太妙,外面聚集了近千百姓,末将堂他们选了领头的,才是这四五十号人。”

  崔耕喃喃道:“这可奇了……”

  随后,他猛地一拍惊堂木,眉头微皱道:“尔等可都是原告么?”

  “启禀崔府尊,其实我们这些人既不是原告,也不是被告。”有个头发花白,穿绸裹缎的老者回道:“我们是抓获了贼人,送交官府的。”

  崔耕也注意到了,人群中有个被五花大绑、鼻青脸肿之人,道:“如此说来,那个被绑着着的就是贼人了?”

  “正是。”

  “有苦主没有?”

  “有!有!”那老者一指人群中的大狗熊,道:“他就是苦主!”

  请收藏:https://m.2xn.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