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03章 庙堂风云起_奋斗在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伐崔耕遗留的大军。如果有必要的话,就算再割几个州府给契丹,又有何妨?”

  “什么?再割几个州府给契丹,又有何妨?再割几个州府给契丹,又有何妨?”

  宋念叨了几句,偷眼望去,却见御座上的李隆基频频颔首,似乎颇为同意李林甫的主张

  霎时间,他直感到血往上涌,一口气没上来,好悬没晕过去。

  宋心中暗想,我错了,我一直以来,完全错了!我原本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大唐的万里江山,必须掌握在李氏族人的手中。

  崔耕就算受了再大的委屈,君要臣死,不死即为不忠,不忠即为乱臣贼子。

  但是,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啊!

  那李隆基、李林甫,只管自己的权位,何尝管半点百姓的死活?

  轻轻地一句“再割几个州府给契丹,又有何妨?”,不知有多少百姓要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宰相,乃至于……这样的皇帝……要他何用啊?

  我宋高处庙堂,与之为伍,简直羞辱了“人”字儿这一撇一捺!

  圣人云:邦有道,谷。邦无道,耻也!宋啊,宋,现在到了检验你是不是圣人门徒的时候了!

  想到这里,他苦笑一声,道:“李相高见,高见啊!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要不是听您的点播,险些误了国家大事。既如此……我宋还有何面目,高居相位,尸位素餐呢?”

  说着话,宋一伸手,将头顶的乌纱摘了下来,磕了一个响头,道:“陛下有林相辅佐就够了,微臣……乞骸骨。”

  “什么?你要走?”李隆基咬着细密的银牙,道:“宋,你什么意思?难道是不赞同朕的攘外必先安内之计?”

  “攘外必先安内?哈哈,陛下这话总结的好!”宋脖子一梗,道:“不错,我姓宋的,不赞同!除非您收回成命,否则,请放宋于江湖!”

  “你……”

  李隆基勃然大怒,豁然而起,往四下里望去,却见除了宋、李林甫之外,其余三位都下意识地回避了的自己的目光。

  他心中暗想:看来张说、姚崇乃至张九龄,都不赞同朕的处置,却不敢硬抗!

  哼,一帮子目光短浅之辈,又岂能明白朕的苦心?

  看来,唯有李林甫才是朕的真宰相啊!

  至于其他人?待朕平了岭南道,威临天下,重现“天可汗”的威名,再看看他们是有多么羞愧!

  想到这里,他摆了摆手,道:“宋爱卿若要求去,朕也不拦着。稍后,你写个条陈上来,朕自会允准。”

  “陛下,你……”

  宋原本以为,自己辞相这件事儿,李隆基就算在生气,也得看在以往的情分上,稍微给自己个面子,走正常流程呢自己上表,李隆基挽留,如是三次,方才允准自己的辞。

  万没想到,人家直接允了。这样辞职的宰相,是非常不名誉的,意味着该宰相是因罪去位!

  宋打理心情,再次跪倒,道:“好,微臣告退。不过,在临辞行之前,微臣想最后上一条谏言。”

  “你讲!”

  “西晋时期,八王之乱,各王借助胡人的力量,争夺皇位,最终有了……”

  啪!

  一个砚台凌空飞起,重重的砸在了宋的肩膀上。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哪能不知道宋想讲什么啊?五*胡*乱*华的故事呗。换言之,把李隆基比做了借助胡人力量的昏君!

  李隆基也真对得起他,当即一个砚台丢了出去,怒喝道:“滚!”

  请收藏:https://m.2xn.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