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20章 偏向虎山行_奋斗在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情紧急,王以朔方军行军大总管的身份,带着两千精骑来援薛讷,正好赶上吐蕃大将盆达延,带着十万吐蕃军,吞兵于大来谷口,准备对唐军发动偷袭。

  唐军的斥候提前发现了他们,于是乎,王从手下的两千人中,精挑细选了七百人,换上吐蕃人的衣裳,将计就计,对吐蕃人发动了夜袭。

  吐蕃人受到攻击之后,不知唐军来了多少人,惊慌失措,自相残杀,死了一万多人,全军大溃。

  然而,你以为这就完了吗?没有。王手下的兵马不多,非常容易隐藏行迹,完事儿之后,就逃之夭夭了。

  吐蕃人整顿好兵马,意欲找回场子,找不着王,只能去找薛讷的麻烦。

  结果,王率这两千人隐在吐蕃大军之后。当天夜里,故技重施,又是七百人偷营,吐蕃军再次大溃。

  这回吐蕃人可没重整旗鼓的机会了,薛讷派大军趁机掩杀,吐蕃惨败而归。

  完全可以说,此战虽是薛讷的一雪前耻之战。但有一半的功劳,得记在王的身上。

  现在崔耕这边虽然只有六百人,比历史上少了一百,但考虑到郭子仪和张守这两位名将的存在,这点差距也就不算什么了。

  更关键的是,现在吐蕃的大军刚到,比历史上大来谷口的吐蕃军还要立足未稳。

  当然了,细节决定成败,人家王能做到的事儿,崔耕等人未必就一定能做到。

  稍后,崔耕和张守、郭子仪仔细商量了这场冒险行动的细节。

  张守之所以能把殷利德背唐的前因后果搞的如此清楚,是因为这伙俘虏中有个叫郁理敢的吐蕃大人物。他是盆达延的亲侄子,甚受盆达延的信重。这次是奉了盆达延的命令,紧急押运了一批粮草,供应大军。

  崔耕把郁理敢找来,稍微一威胁,这厮就表示愿意弃暗投明,配合唐军的行动。

  崔耕当然不会完全信任他,命杨玄琰手持一把匕首,与之形影不离,但凡此人有一点小动作,就结果了他。

  然后,命六百唐军尽皆换上那些吐蕃俘虏的服饰,往长春谷的方向而来。至于那些粮草辎重,当然全留在梁家庄了。

  一路之上,他们当然遇到了很多吐蕃人的盘查,对此郁理敢的解释就是,自己的队伍遇到了唐军大队人马的围追堵截,只得舍了辎重,赶紧回来报信。

  这下可了不得了。

  在崔耕等人看来,是大唐出了奸细,吐蕃人趁虚而入,大唐的江山社稷马上就有倾覆之忧。

  但对于吐蕃人来讲,只知道殷利德投降,自己占了长春谷,并且掐断了大唐的粮道。那么,殷利德是真降还是假降?会不是会如同三国时期的老黄忠一样,故意诈降?

  还有,今日之事也进行得太顺利了,大唐人才济济,难道就一点都没发现殷利德的异状?

  若唐人是将计就计,在长春谷的另一侧早就埋

  请收藏:https://m.2xn.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