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59章 父子初联手_奋斗在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少投靠他的。

  崔耕则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当然了,争论起来,用不着这些大佬亲自上场。

  现在反对斜封官的旗手是宰相姚崇和宋,支持斜封官的旗手是宰相萧至忠和御史大夫窦怀贞。

  下面的官员各自站队,争了个不亦乐乎。

  公允地讲,说李显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是指他封的斜封官太多,朝廷实在供养不起。但是,要说斜封官就比不上朝廷通过正式途径任命的官员,那也未必。

  莫忘了,这年头人们的入仕方式,主要还是门荫入仕,其次才是科举。而主持科举考试的,不过是六品的吏部考功员外郎。

  依靠祖先功勋入仕的人,就一定比依靠祖先钱财入仕的人来得强?那怎么可能?

  一个显著的例子可以证明: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后,将斜封官尽数罢去,全部通过正规途径任命官员。

  当年,等到新任命的官员入朝拜谢的时候,李隆基召集所有的县令到宣政殿殿庭上,以如何治民为题命他们各自作策文一篇。

  其中只有鄄城县令韦济词理最佳,玄宗特意将他提升为醴泉县令。其他二百多人,虽然没有达到要求,但李隆基捏着鼻子认了,暂且让他们上任。另外还有四五十个人实在不行,就把他被放回家中继续学习。

  主持这场铨选的人是谁?吏部侍郎卢从愿和李朝隐。

  这二位都是著名的清官能吏,总不能说是因为他们受贿才造成这种现象吧?事实上,大部分被举荐为官的人,本来就不咋样,卢从愿和李朝隐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最后,李隆基为了面子,将卢从愿和李朝隐贬官出外,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所以,今日朝臣分为两派别,唇枪舌剑争论不休,最终也没争出个结果来。

  李旦轻咳一声,道:“看来大家对于是否恢复斜封官一事,有很大的争执啊。俗话说得好,谋不可决于众,朕知之矣。”

  “陛下此言差矣……”

  姚崇脖子一梗,又要发表一篇长篇大论。

  但李旦却是微微一摆手,面色微沉,道:“朕意已决,姚爱卿退下。”

  “呃……是。”

  姚崇是名相不假,但他不是迂腐之人。此时见李旦这副表情,也就不敢再固执己见了。

  随后,李旦看向李隆基道:“三郎,你怎么看?”

  李隆基道:“先前儿臣是反对尽复斜封官的,因为这些人很多是通过贿赂韦庶人(韦后)得官。不过现在……”

  “怎样?”

  “现在仔细想想,这里面也有些人,是受先帝的恩惠而得官。先帝赐福,陛下褫夺,此举对先帝也太过不敬。”

  太平公主轻笑一声,道:“太子想要改弦更张就直说嘛……绕什么圈子啊?”

  “呃……我并非改弦更张。”李隆基道:“我以为,如果是要恢复斜封官,就要对天下人有个说法,比如…

  请收藏:https://m.2xn.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