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93章 邀宴百策楼_奋斗在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据地形优势;二是粮道很长,运输成本太高。

  如果能让安东都护府的粮食自给自足,乃是供应大军,其意义无论如何形容也不为过。

  这可能吗?非常可能。

  安东都护府,大概就相当于后世的东三省,再加上朝鲜的大部分土地。肥沃的黑土地,生产供应几十万人粮食,那叫事儿吗?

  之所以现在大唐朝廷没有开发此地,主要是因为太冷了。在没有合适的御寒衣物之前,根本就不适合人类居住。

  契丹人、人、奚人是无处可去,才不得不生活在这里。若是有选择的话,他们肯定是希望生活在中原的温暖之地。

  崔耕虽然发明了羊毛布,但羊的数量是有限的。现在,羊毛价格一路走高,羊毛布的价格也一路走高。

  若在安东都护府大规模地屯田,用羊毛布做衣服,从经济上讲,朝廷还真的支应不起。

  最好的法子,还是把棉花搞出来。有了棉袄,汉人才能长久在东北地区立足。

  契丹人、人、奚人等,也可从游牧改为农耕,改土归流,由朝廷直接统治。

  现在棉花应该在海南地区有种植,崔耕已经派人去找棉种了。用不着织成棉布,只要能把棉花塞入其他布料中,制成棉袄就行。

  随着棉花的大规模应用,安东都护府成了提供兵源、粮食的宝地,就完全可以以此为基地,攻打新罗、扶桑了。即便真跟朝廷翻脸了,纵然不能反杀入长安,自保也颇为有余。

  当然了,这么大的改造工程,三年内绝对完成不了。

  但是,崔耕又不是彻底对长安政局彻底放手了。运气好,阻止了唐隆政变,李重福登基,一切都好说。运气不好,李旦登基了,走太平公主的路子,延长自己的任职期限应该也不难办到。

  等到了李隆基的先天政变之时,已经是八年以后了,安东都护府当初具规模。

  所以,崔耕初到魏州,除了动用自己的权力,命官府买了些土地外,就等着海南送来的棉种了,除此之外啥也没干。

  这一日,宋根海拿着一个请帖走了进来,道:“魏州刺史张廷圭,携地方名士八十九名,请您去百策楼赴宴。”

  崔耕笑道:“张延圭是出了名的清廉,他要请客,恐怕是有什么公事要求本官吧?”

  “应该是地的事儿。”宋根海笑道:“谁不知道您点金圣手的名声?自从您命官府买地之后,这河北道和山东道的地价猛涨。但这么久了,您又没任何动作,那些地方大户的心里,能安稳得了吗?恐怕是央了张延圭,求您指点迷津哩。”

  “嗯,有道理。”崔耕点头道:“本官买这些地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示范种棉花的好处。如今这些人愿意配合,我当然求之不得。行,你告诉他,三日后,本官准时赴宴。”

  ……

  ……

  三日后,崔耕换了一身崭

  请收藏:https://m.2xn.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