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27章 火烧水激,开山裂石之法_原始文明成长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做成磨盘石碾等生产工具,都是不错的选择,总比直接扔了要好。

  中午吃过饭休息了一个小时,驾驶员再次开始工作,这次一鼓作气,直接把一整圈的白线都抠出了八十公分深的缝隙,甚至包括地平线的那一条直线,也被抠了出来。

  不过这还不算完,按照杨信的要求,今天天黑之前,怎么也要在石壁上这个隧道的横截面中间凿出一个大洞来,最好能有个门的大小。

  这倒不是什么难事,按照凿岩机的效率,最多也就二十分钟。

  驾驶员继续坚持,虽然他这个工作不算累,但精神却高度紧张,已经算是疲劳驾驶了,毕竟需要不停的观察和操控机械,怎么可能会不费精力?

  又是一阵突突突的响声,在太阳的余晖彻底隐入山梁的那一刻,一个约摸有门口大小,进深约两米的山洞就被凿了出来,累了一天的驾驶员终于可以休息了。

  不过驾驶员休息了,其他人却不能休息。

  白天的时候,基本就驾驶员一个人干活,其他人,有的被安排去搭建工程队的营地,有的赶着羊去放羊,还有的被派去清理山中的道路,顺便砍些木柴回来,另外一批人,则是去改造水源。

  他们在山中发现一条山泉汇成的小溪,然后就在营地这边开凿出一个池塘,再挖沟渠把溪水引了过来,不光是解决日常饮水的问题,连工地上需要的水源问题也一并解决了。

  工地上安置一台抽水泵,再把橡胶水管的另一头放到池塘里,这样,工地上就能得到取之不尽的水了。

  晚上,吃完饭,就在驾驶员休息的时候,游伏和杨信两人提着电石灯,带着几个会砌墙的工匠又来到了工地上。

  他们用小车推来一些黄土和石砖石块,再用水泵把水引过来,就地和起了泥巴,然后就用那些捡来的石块和石砖垒墙,把傍晚凿出来的那个小山洞又堵了起来。

  不过并没有完全堵死,他们还在这个门口大小的墙上留出了上下两个口子,一个观察窗口,一个通风口,摇身一变,就把这个小小的山洞变成了一个类似瓷窑的东西。

  等砖墙垒好之后,游伏和杨信再次安排道,“趁现在,赶紧把白天收集的柴草挑过来,然后晚上派人在这里值守,轮流烧柴。

  “要像烧窑那样,把这个山洞烧的滚烫才行,这样等到明天天亮的时候,咱们就把这个墙扒开,用水泵往里面喷水,岩石经过火烧水激,一下就可以炸开。”

  目前工程队里没有火药,也只能先这么做了,看看效果再说。

  其实这样的凿山之法确实可行,不是罗冲自己认为可行,而是历史上确实是有先例的。

  早在先秦时期,确切的说,是秦还没有统一六国之前的时候,当时的秦王就让手下的能臣去四川兴修水利,也就是著名的都江堰工程。

  那时候的四川还不像现在,成都平原连年大旱,非常缺水,而其他地方却又洪水频发,当时我们的老祖宗就是用这种火烧水激之法,开山裂石,改变河道,筑坝分流,引水进成都平原,硬生生的凿出一个都江堰出来,自此之后,成都平原才成了鱼米之乡,天府之国。

  有了这样的成功案例在前,科技水平更为发达的汉部落又怎么可能会失败?

  请收藏:https://m.2xn.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