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4章 大开眼界(求各种票票)_重归新加坡199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午时分李晓凡与林志勇乘坐的大巴抵达温州瓯海。

  下午上班时间到后,俩人去瓯海外经贸局外贸外经科找罗思宁,吴秀丽的中专同学。

  俩人在他办公室等了半个多小时,才等到罗思宁。罗思宁上午临时跟他们领导去区里下属外贸企业调研去了。很巧,他们调研的是眼镜行业相关的太阳镜出口业务。

  罗思宁给他们泡了两杯茶后,快人快语道:“两位,听秀丽早上电话里跟我说,你们想了解一下我们这里的眼镜相关产业情况?”

  “是的,我现在新加坡工作,初步有些想法在新加坡从事与近视眼镜相关的生意,听朋友介绍你们这里的眼镜产业很发达,所以想来学习一下!”李晓凡开门见山道。

  “那行,我就简单给两位介绍一下,我个人感觉当前的世界眼镜行业正处于变局之中。其实我们瓯海目前出口做得最好的不是近视眼镜,而是太阳镜业务!”罗思宁介绍道。

  “太阳镜?”罗思宁的回答让李晓凡很意外。

  “嗯,那我就先简单介绍一下我所了解的我们温州眼镜产业的简单历史。七十年代末在瑞安马屿有了我们温州第一家眼镜厂叫马屿眼镜厂,主要生产眼镜片、老花眼镜片。大概八十年代中期,我们温州眼镜销售经营户、手工作坊者相继加入眼镜制造业,温州眼镜产业迅速形成一定的行业规模。但是产业层次还不是很高,出口的更少!”

  “但我听秀丽说,好像你们温州当下的眼镜产业出口形势很不错啊!”

  “嗯,这里面有一个故事。说来也很巧,去年初你们一位明州老乡带着欧洲最大的眼镜产品采购商,一家叫欧洲光学的公司来到我们温州,开启了我们温州眼镜外销的大门!就是这么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让我们瓯海的企业家抓住了太阳镜这块大蛋糕!”

  “还跟我们明州老乡有关,这么巧啊!”李晓凡好奇道。

  “嗯,事后,根据我们的调研,七十年代时候由于高企的人力成本与环境压力,全球太阳镜的生产基地从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转移到了宝岛台湾。而后面随着台湾的生产成本提高,眼镜厂商们又在四处寻找新的代工工厂。很巧,去年初,这家欧洲光学公司来到我们温州考察,发现了我们温州这片新大陆,而我们的企业恰好抓住了这个机会,于是现在不少曾经向台湾工厂下单的客户们由此渐渐将订单转向了我们温州!”

  看李晓凡很有兴趣,罗思宁简单介绍了这个故事:

  去年初,有一位叫叫罗伯特的荷兰商人在明州一位华侨介绍下,来到温州考察眼镜厂,罗伯特来自欧洲光学公司,这家企业曾一度掌控欧洲的眼镜市场。

  当初接待罗伯特的是当地一家叫东方黎明眼镜厂的小工厂。这家工厂当时

  请收藏:https://m.2xn.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