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五章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_重生铸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不到千人,却配备了接近三百的老师,平均三个学生,一个老师,几乎每一个本科生都能享受到专业老师,甚至大师的细致指导,比一般大学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和老师在一起学习的机会都要多。

  科研经费上,南科大也几乎不计血本的投入。这样一个新办的小规模大学,人均科研经费,却在全国数一数二,和清华北大持平。

  此外,教授们的待遇和地位,的确非常高,完全可以对标外国著名大学。

  南科大的行政机构,却是尽可能的压缩到最小,把权力交给了教授,把经费用在可科研上,实现去行政化。

  科研是要花钱的,培养人才、吸引专家,更是巨大的投入,所以南科大的经费根本不够用。

  鹏城有钱,国家有钱,也不可能无节制的拨给,每年都有计划,南科大的开销几乎都要对标外国知名大学了,计划外再申报经费难度很大。

  而且涉及到钱,学校就不可避免的受到当地政府的影响,和‘去行政化、独立办学、科研主导’的办学初衷违背。

  严励时接手之后,开始走和企业联合的道路,一方面,接受企业的捐助,另外一方面,也是最终极的目标,像国外的大学一样,与知名企业合作,成为企业的研发基地,有自己的盈利能力,至少是不需要靠上级单位拨款养着。

  你不在体制内,不想受体制管,却要用体制的钱,这本就是说不过去的事。

  不过国内企业大多习惯在公司内建立研发中心,和大学合作有限,而南科大目前才开办不久,科研能力才起步,所以暂时还没有什么强有力的合作企业。

  对于南科大的未来,赵泽君这个穿越者略知一二。

  可以说成功了,也可以说失败了,或者说,在教育改革之中,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总之几年之后,严励时卸任南科大校长,南科大重新回到了体制之内。

  原因很多,也不是他一个圈外人能说的清楚的。

  恰恰是作为一个圈外人,赵泽君从普通老百姓,乃至从富豪的角度出发,由衷的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在教育上有进一步的突破,真正把大学教育,变成培养人才的教育。

  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一些。

  这一次,赵泽君望自己能为南科大做些什么,哪怕最后南科大依旧和上辈子一样,回归到体制之中。

  从本质上来说,和赚钱、做生意没什么不同,都是希望能通过自己,让这个世界有那么一丁点的改变。

  “严校长,大学、企业联合的路子应该是可以走的。关键还是要找准企业的需求。”

  赵泽君想了想说:“企业毕竟不是慈善,捐一次行,不可能长期不求回报的投入。其实当初在科大,李明然教授实验室和我的合作,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请收藏:https://m.2xn.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