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七十章 东北攻势_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取得一定的战果,多次伏击下来也累计杀伤了不少楚军将士,但是对大局没有任何作用。

  楚军第三集团军向东掳人腹地杀过去的时候,也没忘记打击东掳人最为坚定的盟友,漠南蒙古科尔沁部。

  这个部落和东掳人的牵扯太深,而且还彼此联姻,之前在辽东战役的时候,东掳人所获得的相当多一部分的蒙古骑兵,就是这个部落的骑兵。

  此外这个部落和土默特部等部落关系也不咋地,因此楚军收复土默特部之后,在漠南蒙古的一系列征战里,在大量部落都主动或被动归顺的情况下,科尔沁部却是依旧顽抗。

  对于这样的顽抗部落,楚军方面自然不会放过!

  第三集团军留下了一个第六军,朝着北方的科尔沁驻地推进,第四骑兵军则是配合行动。

  这个第四骑兵军,就是楚军之前从朵颜三卫以及周边其他部落里征召的骑兵而编成的,属于正儿八经的蒙古骑兵。

  而这些蒙古骑兵打科尔沁人,打的比楚军其他部队还要狠,至于理由?

  很简单,帝国已经承诺等干掉科尔沁部后,其牧场会分发给参与作战的各部落,至于具体怎么分,一律按照军功。

  功劳大,杀敌多就分得多。

  如此,这些被临时征召起来的部落士气可是极为高昂,因为他们是为了未来的生存空间而战。

  对于这些游牧民族而言,牧场就是一切!

  有了牧场才能放牧,才能活下去。

  大楚帝国对归顺的部落,采取的政策都是归化处理,赐给他们固定的牧场,尽可能的让他们以定牧的方式生存。

  就算无法在某一个城镇,也要把他们的游牧路线和操场都固定下来。

  总之不能乱跑。

  在这个基础上,大楚帝国将会在己方控制的漠南蒙古地区设立府县行政机构,以把行政触角彻底的深入到草原。

  而这种情况下,获得的固定牧场的好坏,大小就很重要了。

  草原虽然地方挺大的,但不是所有地方都水草丰美的,总会有好地方,差一些的地方,而这些地方怎么分配,就要用军功以及忠诚说话了。

  军功不用说,而忠诚怎么来?

  其他的都是扯淡,要想体现忠诚,最好就是和土默特部一样,直接把青壮骑兵送到楚军骑兵部队里,编入楚军骑兵部队,然后为帝国征战。

  这么干的土默特部落,获得了极大的好处,直接就被准许融入了帝国,部落首领要么在军中从军,要么是到金陵城享福去了。

  这能当大楚帝国的官,享受荣华富贵,当一个文明社会里的人上人,谁还他妈愿意在草原戈壁滩上风吹雨淋当个蛮夷牧民头子啊……

  所以,不少归顺部落最终都选择了和土默特一样的政策,主动融入大楚帝国社会当中去,鼓励部落里的青壮勇士去参军,然后普通牧民们接受帝国安

  请收藏:https://m.2xn.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