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二章 参务院扩增_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投入呢。

  帝国重视农业除了要砸下去真金白银外,在政治上也必须有所体现,而让负责农业事务的张旭入值参务院,这就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政治信号。

  如此大楚帝国形成了罗志学领导九名参务大臣为权力核心的政治构架。

  九名参务大臣里各自分工也不一样,并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军方方面:

  海军部部长吕兴业海军上将,分管海军事务。

  参谋部部长徐志贤陆军上将,分管陆军建设、训练、作战等事务

  军政部部长魏开福陆军上将,分管陆军人事、军纪、考核、军民等事务。

  文官方面:

  吏务部尚书郭全书,分管吏务、内务等事务。

  税务部尚书陈星凯,分管税收、财政等事务。

  工业部尚书袁高峰,分管工商业经济等事务。

  礼教部尚书宋章,分管礼教、民政、赈济、城建交通等事务。

  督察院大都御史秦高林,分管司法事务,包括督察院、审判院、巡警部等司法部门(不包括税务部所属的税务巡警)

  新增选的农林部尚书张旭,则是分管农林畜渔、水利、、防洪等事务。

  上述的每一个参务大臣,都得协助罗志学分管着一大滩的事务,平日里也是忙得很。

  而光靠他们肯定是不能处理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的繁多事务的,因此参务大臣之下,还有协办大臣。

  这些协办大臣,也都是一些尚书部长、或重要部门的左侍郎等,一共有十八个人。

  九个参务大臣再加上十八个参务大臣,这二十七个人就组成了大楚帝国的核心权力构架。而很有意思的是,这些人虽然都有本职工作,但是因为是分管了众多事务,而该分管什么事务基本都是罗志学一言而决之,因此各参务、协办大臣里的权限大小,往往是随着罗志学的心意而变动。

  而调整分管事务,也是罗志学平衡下属臣子的权势,掌控帝国权力的重要举措。

  大年初六的御前参务会议里,罗志学调整并敲定了帝国的新的权力核心构架。

  两天后,也就是大年初八,罗志学召开了文官系统的御前参务会议,参与会议的都是文官系统的参务大臣以及协办大臣。

  会议上,罗志学再一次重申并强调了五年发展计划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要求京畿、地方各衙门都要高度重视,及时并大力展开相关工作。

  这种会议咋一看似乎都是泛泛而谈,说的都是一些套路话,并没有实际解决任务问题,但是高层政治就是这样子。

  罗志学要的并不是提出或解决某个实际的问题,而是要把自己的态度往下传递,让臣子们知道自己重视五年发展计划。

  不出意外的话,这一场会议过后,众多官员们就会对着自己的会议讲话记录逐字逐句的进行分析讨论,洞悉自己的意图并施行。

  罗志学说的

  请收藏:https://m.2xn.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